Thursday, May 24, 2001

【大不列顛隨便記】大英博物館—希臘篇

【倫敦 London】
大英博物館中,知名度能與埃及那些木乃伊們並駕齊驅的,大概只有希臘的巴特農神殿了!因為,就連大英博物館本身的造型都是仿巴特農神廟,由一根根愛奧尼亞式石柱所建築而起。

還記得剛踏進大英時,內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一樓埃及區展示的東西和羅浮、大都會的沒什麼兩樣,比較吸引人的大概只有Rossetta Stone。可再踏足到隔壁展覽室後,我不禁瞭解到為何有一堆人都要稱大英博物館為「大英贓物館」了,因為,在我眼前出現的是一連串的大理石浮雕飾帶,而他們的出處乃源自於希臘雅典衛城的巴特農神殿。

巴特農神殿是古希臘人在西元前447年為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所建造的,為了這座漂亮的神祇,他們集合了優秀的工匠、聚集了大量的財富花了十五、六年的時間將歌頌雅典娜的心情一一表現於大理石雕飾上。於是,我們可以在這些橫飾帶上看到希臘人歡祝雅典娜生辰慶典的情形,也可以看到一些戰功歡慶的記錄。這些浮雕不僅栩栩如生,更有助於讓我們瞭解到古希臘人民的生活,衍然是歷史教科書中的最佳佐證。

再前往隔室,看到那座小型的海神殿,我震撼了。雖然早在各導覽書中都見過這小型神殿,但親眼目睹之後依然忍不住發出唏噓。這些代表希臘古文明的遺產竟不是在希臘巴特農神殿內,而是在英國,在大英博物館內;反倒遺留在希臘的巴特農神殿,只剩下百來根殘破不堪的多立克式大理石柱,孤伶伶地聳立在山丘上,像失去靈魂的空殼子,徒留世人感傷。

巴特農神殿內的精華藝術品於19世紀初由在土耳其任官的英國大使埃爾金爵士給搬運回英國,這些藝術珍寶也因此有個統稱的名子,叫埃爾金雕刻群。看著英國考古學家們用這些埃爾金雕刻群拼湊出來的海神殿,愛奧尼亞大理石柱、浮雕飾再配上遺落了頭顱的三尊女神像,我不禁為他們所展現出來的靈動氣息給折服,希臘人的美學素養,真是不同凡響。同時也不免想到若各展覽室中的橫飾帶浮雕、石雕像全都回歸於巴特農神殿,那他所展現出來的氣勢及韻味又會是如何呢? 無怪乎希臘政府一直以來不斷嚴正向英國政府追索這些原本就屬於他們的產物;而在希臘巴特農神殿擔任解說員的義工們也自動自發不斷地向由世界各國來的遊客們散發著印刷精緻的傳單,告訴大家這些被盜的國寶應該回到真正應該保存的地方。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嘆』中的「我一定復活」篇中也曾提及傳單上的內容,上面是這樣寫著:『一、這些文物有自己的共同姓名,叫巴特農,而巴特農在雅典,不在倫敦。二、這些文物只有回到雅典,才能找到自己天生的方位,構成前後左右的完整。三、巴特農是希臘文明的最高象徵,也是聯合國評選人類文化遺產,英國可以不為希臘負責,卻也要對人類遺產的完整性負責。』這樣的義正嚴辭,真叫人感動。

話雖如此,大英博物館走到最後對我來說,其實有很複雜的心情。我一方面感嘆各國千年古文物被跋扈的英國人強勢地搜括,更不齒他們這樣到處掠奪的行徑;卻又覺得若不如此,我怎能在同一個地方用最短的時間粗略瞭解到這些人類遺產? 且若非英國在18、19世紀的強行擄掠,天知道在動盪不安的年代這些東西在自己的故土中是否又會得到完整的收藏而非被無知的市民一一拿去變賣弄得更加不完整? 相對而言,大英博物館對這些古文物的收藏也有不可抹滅的功勞吧?! 寫到這,種種矛盾想法依然沒有釐清!

實 用 資 訊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地址: Great Russell Street、London、WC1B 3DG (不是太難找啦~~)
地鐵站: Russell Sq (藍線Piccadilly Line)
門票: 不用,要自己Dona 也可以
開放時間: 週六-週三 10:00am~17:30pm,週四及週五 10:00am~20:30pm
(可別相信M出版社寫的時間、那些時間指的是大廳、不包括展覽廳)

No comments: